产商网-产业地产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产业资讯 > 行业 > 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十一区扫描|勇闯科技“无人区” 投资“未来”赢未来

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十一区扫描|勇闯科技“无人区” 投资“未来”赢未来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11-09 10:44

核心提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
回首40年前,广州开发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从蕉林滩涂成长为“经济大区”“创新强区”,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道路。
今天,当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经济激烈竞争的战略要地。经济大区如何挑起大梁?这里的“二次创业”进阶之路,唯有向“新”而行、向“质”而进。
低空经济的振翅高飞、氢能产业的蓬勃兴起、生物医药的爆发增长、集成电路的创新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崛起……一招招面向前沿领域布下的“先手棋”,由企业创新“点的突破”,迈向产业集群“链的提升”,汇聚新质生产力的磅礴动力,拉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经济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中新知识城
“链”上支撑 率先布局畅通“天空之路”
“海陆空”一体,历来都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硬支撑,也是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的关键支柱。
广州开发区从40年前成立之初,便将黄埔新港纳入发展版图,续写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而低空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予这里一次向空图强的机遇,带动产业空间进一步向“海陆空”扩容。
2023年底,一架“空中的士”搭载着一名乘客,飞“阅”黄埔九龙湖,完成全球商业首飞演示,宣告无人驾驶载人飞行时代的到来。
“在那之后,我们接待了更多的城市访团,都要抢先布局空中交通,企业累计订单储备超过1000架。”在广州开发区的总部大楼里,亿航智能副总裁张宏表示,全球首个“三证”齐全的eVTOL飞行器,如今距离商业化运营,只差一张运营证。
亿航智能设备展厅展示的无人机产品。
今年,是亿航智能成立的第十个年头,穿越探索未来领域的荆棘,终于迎来了中国低空经济商业运营发展元年。企业一直扎根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如今更是紧锣密鼓在穗港码头新建总部大楼和配套设施,为未来的扩张落下重要一子。“加码”投资的原因,是这里制造业基础雄厚,能加速产品的开发周期,为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早在10多年前,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全国率先布局低空经济相关产业,从研发设计与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和集成到应用与服务等各环节,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为企业的创新予以最强支撑,以“耐心资本”发展“合作伙伴”,从而在“群城逐鹿”的万亿低空经济赛道上,再一次率先“领飞”。
未来已来,低空经济乘风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逐步进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状态。50多家低空产业链企业聚集,带来约130亿元年产值/营收规模;全球唯一的“飞行汽车”亮相黄埔,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首次进行公开试飞;知识城规划建设5平方公里低空经济产业园……一个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雏形显露峥嵘。
眼下要做的,是把“路”修到“低空”去,让梦想照进现实来。
亿航载人无人机。
“我们快速搭建场景机会平台,让更多低空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在黄埔区率先应用推广。”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单宁伟说。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继续一马当先,以“两个清单”公布了区内在用或即将投用的16个典型应用场景,包括超级农场无人机精准播种及农药喷洒、低空医疗血液样本极速配送检验等,以及13个领域55项具体应用场景等,形成向市场开放的“机会清单”,欢迎企业积极拥抱全新机遇。
“城市交通的颠覆性革命即将到来。”张宏信心十足,人类交通方式将从二维平面扩展到三维立体。企业整装待发,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也做好了准备——
与企业相伴成长同奋斗,让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角,向着未来产业研发更多“根技术”,这里有望“好风借力”,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广州再造一座“天空之城”。
“链”式布局 为燃料电池注入“中国芯”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篇凝“新”聚力的大文章。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喷涌而出,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融合交叉、多点突破态势,也带来了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
一块块毫不起眼的黑色薄膜,正在鸿基创能的自动化生产线来回穿梭,这就是被称为氢燃料电池的“芯片”——燃料电池膜电极。它虽然薄如纸张,实际由十几种基础材料构成,靠它能把氢气转化成电和水,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当氢能汽车装上膜电极后,才能“氢”车熟路跑起来,加5分钟氢气就能续航1000公里,比电动汽车里程更长,也更能节能减排。
鸿基创能的展厅展示的催化剂涂层质子膜。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鸿基创能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叶思宇谈起“广州牌”膜电极便滔滔不绝。他在58岁回国加入创业队伍,就是奔着“想做点事”的目标而来。那时,国内一直无法实现膜电极的规模化生产,而其成本约占燃料电池电堆成本的65%,无疑成为制约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
鸿基创能2017年来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时候,是全区第一家氢能企业。其时,区内有电子信息、汽车、精细化工等三大超千亿元规模的核心产业,而新能源产业作为下一个风口,正待从百亿级向千亿级“破土拔节”。
氢能产业未来可期,这里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牵引,迅速将其作为发展重点,“链”式布局氢能产业链,相继出台了“氢能十条”等多项政策,让企业敢尝“头啖汤”落户,心无旁骛搞研发。在政府的支持下,鸿基创能还挂牌广州大学黄埔氢能源创新中心,师生到厂房一线参与研发,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鸿基创能园区。
院士带领团队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成功将膜电极每平方厘米的铂金载量由0.7毫克降低至0.25毫克,成本降低至40%,同时性能提升,寿命可达2万小时以上,如今产品出货量稳居国内第三方膜电极供应商首位,装在越来越多氢能重卡、公交车、物流车、泥头车上。
“我们不谈论领先,至少达到了并跑的水平,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而且在国际市场都有竞争力。”叶思宇自豪道。
小到一块膜电极,大到整个细分领域,由此汇聚而来的企业、项目、人才,聚“势”成链,聚“链”成群,上下游贯通的千亿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正在广州开发区、黄埔区逐步形成。全区已聚集近50家氢能上下游企业和机构,氢能八大核心零部件均有布局,整车生产资质也均具备。
就在鸿基创能所在的现代能源·氢能产业园,后来成功“链”进国鸿氢能等多个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佼佼者,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的生动例证。
从当年回国“想做点事”,到实现“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像鸿基创能一样敢闯科技“无人区”的拓荒型中小企业还有很多。“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效结合,促使大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下“生产线”、走向“大市场”,逾4万家民营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勃发,构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黄埔群像”。
康方生物广州知识城基地
四“链”深融 耐心陪伴生物医药“长跑”
作为全国经开区的“排头兵”,广州开发区立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尤其是在“二次创业”再出发、“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的开局之年,要激荡更强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茁壮成长。这里很早就拉伸“三城一岛”的发展框架,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从而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和“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显著增强吸纳全球创新要素的空间凝聚力。
从1998年建立科学城开始,生物医药便是规划方向之一,而随着2010年知识城奠基、2011年生物岛“开岛”,逐步形成“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全产业链生态布局,如今开始进入产业爆发期,全区跻身国内生物医药园区的第一梯队。
广州国际生物岛。
仅过去五年间,黄埔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工业总产值增长2倍,企业主体数增长3倍,新增药物临床批件数占全市九成,已形成集研发、中试、生产的完整产业生态链条和基因检测、重组蛋白、细胞治疗、干细胞、组织工程、3D生物打印六大领域集群。
创新药物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风险高、研发周期长的领域,长久以来,中国医药产业的单品研发上与海外存在明显的差距,想要“弯道超车”,必须坚持长期主义、深耕价值投资。
多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持续引进钟南山、徐涛、王晓东等院士团队,以及百济神州、康方药业、诺诚健华等众多生物医药项目,打通研发、生产、报批、进院等各个环节,在政策体系、产业生态与营商环境方面,提供诚意满满的服务与支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深度融合。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的战略定力还体现在资本上,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区级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重点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近期,刚经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赋予了广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核心功能定位。黄埔区坐拥“一带一轴”交汇优势,又有东部中心和国家知识中心城作为“一核”“一极”的重要支撑,意味着黄埔区将承担起支撑广州新一轮战略发展、引领东进浪潮的历史性使命。
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黄埔区区长冼银崧表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广州产业发展的强力增长极。积极推动知识城上升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项目、科学城建设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智造强区、海丝城加快建设广州国际交往中心重要承载地、生物岛探索“一岛多园”组织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三城一岛”联动能级。
向新质生产力要产值、要效益、要超越!大步迈向“中国工业最强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新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风潮初起,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竞争力和持久动力,向未来,赢未来!
中新知识城
调研手记
“二次创业”向“新”出发
这是一个处处涌动着“新”意的活力之区。在对多家企业的深入调研中,中小企业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生力军,不仅脚踏实地实现技术赶超,更面向未来、追求引领未来。而为了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及早布局,注重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布局优化,以及“耐心资本”的资金扶持,让“小企业”实现“大梦想”。
当前,无论区级层面还是省市层面,都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构成不容忽视的挑战。传统产业能否转型蝶变,新兴产业能否聚合裂变,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跃”能否迅速完成,决定了未来发展的空间和高度。
回望40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从荒地滩涂蜕变为现代化新城,从一片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到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区第二,从昔日的广州“西伯利亚”变成广州“第三轴”的核心载体、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明珠”,正是靠着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气神”,借助体制机制创新、营商环境改革、科技产业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突围之路。
“新”,正是这片土地最大的发展底色之一。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经开区,首创“四区合一”管理模式,拿下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这是机制体制之新;“三城一岛”联动发展,广州东部中心、广州“活力创新轴”联袂而至,这是城市空间格局之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1/5强,研发投入强度比肩国际水平,设立大湾区首个颠覆性技术创新园,这是科技产业之新。
主动求变,才能赢得未来。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因改革而生、伴开放而长、靠创新而强。改革创新和科技创新,既是过去崛起的“密码”,也是未来“二次创业”的底气。

 

  • 12

    赞一个

  • 11

    踩一下

文章关键词: 生产力

本文转载来自:广州日报,不代表产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产商网,电话:4008-338-308;邮箱:dichan001@qq.com

推荐项目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