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作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者”,广东的“主力军”队伍规模如何?实力多大?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作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先行者”,广东的“主力军”队伍规模如何?实力多大?
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当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6288家,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5家,也排在全国首位。
不过从头部科创企业规模稍有欠缺,报告指出,广东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需要迎头赶上。
具体来看,自2019年以来,广东共有87家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多于上海(78家),但少于江苏(106家);独角兽企业也排在北京、上海之后,居全国第三。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总量最大、头部企业偏弱背后,有啥区域特点?
“主力军”队伍庞大
一个省份或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如何、潜力多大?可以从当地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质量得以窥见。
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当前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76288家,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5家,也排在全国首位。
这些高新技术企业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24813家)数量最多,接下来是广州(13178家)、佛山(10378家)和东莞(10156家)。
将这组数据和广东各地产业布局情况相印证,可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区域新质生产力强弱的关联性。具体来看,当前广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以深圳、广州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以东莞、深圳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形成以东莞、佛山为中心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则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形成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与区域新质生产力实力呈正相关。”广东财经大学全民数字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黎友焕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研发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并注重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也是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而且高新技术企业的集中发展能够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吸引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和服务机构聚集,形成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吸引人才和资本。
广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也意味着当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
不过广东头部科创企业规模稍有欠缺,报告指出,广东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需要迎头赶上。
具体来看,自2019年以来,广东共有87家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多于上海(78家),但少于江苏(106家);独角兽企业也排在北京、上海之后,局全国第三。
产业“大船”,企业“小船”
总量最大、头部偏弱的背后,并不能以“强弱”一言概之,而是反应广东独特的区域发展特点。
黎友焕表示,广东头部科创企业数量和规模弱于其他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广东科创有待加强和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大的问题。
具体来看,广东虽然总体上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但相比北京、上海等地,顶尖科研机构、高端人才及重点实验室等高质量创新资源的密度和集聚程度较低,影响了高水平科技成果的产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提升;而且广东的经济体量庞大,长期以来依赖制造业驱动经济增长,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压力相对较大,这也对头部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成长构成挑战。
从资本市场及政策支持差异来看,与北京、上海相比,广东在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税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也可能影响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市场竞争力。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广东区域发展特点,使其成为“小而精”企业的沃土。
黎友焕认为,广东市场活力高、产业门类多且分布均匀、对外开放程度高,这都为中小企业的诞生和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地方文化来说,广东人务实,喜欢做实业”;而且广东重视各梯度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发展,如早前推出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对大中小企业作出要数量也要质量的要求和支持,这也推进当地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
“而且船小好掉头。”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中小企业往往可塑性较强,更愿意也更灵活地为新技术落地提供试验场景、为相关产业提供因地制宜的配套服务。而且这些中小企业广泛分布于不同行业的上中下游,推动产业链完整。
传统产业“上新”
值得注意的是,新质生产力不仅包括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存在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这也意味着,传统产业的规模、质量和转型升级节奏,也影响着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量”和“质”。
广东制造业起家,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造纸印刷等传统产业曾撑起当地GDP的高速增长。时至今日,广东传统产业依旧占据广东实体经济的主体地位,家电、家居建材、轻工纺织、服装出口等领域在世界保持领先,在广东重点发展的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也占据较大篇幅。
当前,体量大、门类全的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具潜力的板块之一。
林江表示,有的新质生产力自身并不能创造产值,而是通过联动传统产业创造新动能。广东强大的传统产业基础,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提供广阔应用场景,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又带来巨大新增量。这也是在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过程中,广东较之其他区域的关键优势。
林江举例,当前外贸形势严峻,广东很多早前做外需的企业当前开始发力内外需,一家做打印设备的企业,以前只需要根据外商标准生产设备,但是走内需的话,不仅要将设备改造为内需市场需要的款式、功能,如果面向政府销售还要写标书,做报表,这些新增的业务原本需要付出大量人力财力,但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及其他技术创新降本,使其更顺利地开拓内需。
又如在纺织领域,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制衣车间发现,从前需要多人操作完成的纺织工序,如今由一台机械就能完成,不仅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还降低人力成本。近年来,该企业还从传统纺织加工业向微笑曲线两头延展,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培育,在纺织领域开拓更环保的天然染色和非水染色技术,为企业甚至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成为业内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标杆。
这都是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数据层面来看,2023年,广东已有超过5000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超93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创6年新高。今年,广东将推动9200家柜上企业数字化转型。
传统产业上“新”,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日渐壮大,一个“新广东”正在来的路上。
本文转载来自:时代在线网,不代表产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产商网,电话:4008-338-308;邮箱:dichan001@qq.com
2024-06-24
独栋
2024-06-26
独栋
2024-10-16
独栋
2024-05-31
独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