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编者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攻方向。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其发展程度直接关乎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该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
智能制造行业的特性
如何理解智能制造行业的特性?
探寻智能制造行业的民营企业高增长密码,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智能制造行业的特性:
——复杂性。智能制造涵盖的领域众多,包括工业软件、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传感器和AR/VR等支撑技术,应用范畴包括智能产品、智能装备、智能产线、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供应链、智能决策,以及研发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等领域,贯穿整个制造企业的价值链,涉及海量、异构数据的采集、分析、管理与应用。因此,推进智能制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集成性。智能制造各个子系统需要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产生预期的价值。《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9116-2020)指出,集成是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体系中一个关键能力子域。从内容上看,集成包括设备间集成、系统间集成、设备与系统间的集成。从维度上看,集成又分为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无论从哪个层面看,集成的目标都是为了打通业务数据,让数据在设备、系统乃至企业间实现自由流动。
——动态性。制造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应当对新兴技术的发展保持持续关注,从而有选择地进行应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制造企业本身也处于动态发展之中,每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呈现出周期性,例如,当前工程机械行业处在下行周期,而船舶行业处于上升周期。在动态波动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企业的智能制造系统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具有动态企业建模的能力,应用软件系统应当实现平台化,具有良好的配置功能和低代码扩展能力。
——行业性。智能制造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质,各个行业虽然推进智能制造的理念相通,但实现路径差异很大。从电子、机械装备、汽车、钢铁冶金和石油化工等细分行业来看,均具有比较强的行业特征。譬如电子行业产品迭代快、技术发展快,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加速新产品研发和创新;机械装备行业注重将设计仿真、拓扑优化、增材制造等应用于产品自身的研发创新,加强高端化、智能化、轻量化等类型产品研制;汽车行业注重大批量定制,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钢铁冶金和石油化工行业则对设备运行状态监控、质量管控以及生产安全要求比较高。
——自主性。推进智能制造,制造企业是主体。制造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才队伍,企业的高层不仅需要正确理解智能制造,更需要身体力行地引领智能制造工程,只有企业各个层级的一把手真正理解智能制造的相关技术如何为我所用,如何帮助企业提升相关的绩效指标,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其中,智能制造推进人才可以细分为四大领域,即研发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工业自动化和基础数字化,应当具备智能制造规划、需求分析、项目管理、合作伙伴发展与管理等能力。
——探索性。推进智能制造个性化很强,即使是同行企业,也无法采用通用模板。对于每个智能制造技术应当先试点,再推广。推进智能制造是企业转型的长期征程,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和正确规律。制造企业应当洞察动态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发展,及时调整“航向”和“航速”,找到适应企业的推进路径、推进节奏和突破口。
——生态性。智能制造涵盖面广,没有任何一个厂商能够提供面向众多制造业细分行业的所有智能制造产品和解决方案,每个厂商都需要明确自身的产品定位,专注于特定领域和特定行业。智能制造厂商之间势必需要取长补短,开展生态合作,软硬件产品应当注重开放性和兼容性,有利于与其它相关产品集成应用。制造企业在进行智能制造相关产品选型时,也应当树立生态合作的观念,不是简单地选择供应商,而是要选择长期的合作伙伴。
——风险性。在智能制造的落地实践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风险,包括投资风险、选型风险、安全风险、人才风险和实施风险等。例如,近年来已发生多起知名制造企业的工控网络被病毒入侵,导致停产和巨额损失的事件;还有不少企业巨额资金采购的自动线和专用设备由于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柔性程度差而被闲置;而各类管理软件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烂尾”层出不穷。因此,制造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各类智能制造新模式,理性面对实施和应用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赋能性。智能制造覆盖整个制造企业的价值链,而不仅是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制造的全面推进,本质上是为制造企业进行赋能,以此提升研发、制造、运营和服务能力。智能制造的赋能性还体现在,通过典型项目的推进,有助于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甚至可以提升企业美誉度。
总之,我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招工难、招工贵,原材料价格波动迅速,众多行业供过于求,竞争白热化,部分行业处于市场下行周期。为了应对挑战,制造企业需要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和运营能力,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数字化、少人化、柔性自动化、精益化和智能化,实现数据驱动决策,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对于智能制造企业而言,只有在新产品研发效率、设备利用率、产品合格率、按期交货率、库存周转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持续改善,才能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高增长密码之一
实现国产替代
实现国产替代对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实现高增长、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我国,一些与智能制造业相关的关键核心技术位于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比如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具有“卡脖子”风险。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国产替代,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以下是企业在接受调研过程中反馈的具体情况:
技术掌控与自主创新:通过国产替代,企业能够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提高对关键技术的掌控能力,促进自主创新,从而在智能制造领域保持竞争优势。
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国产替代可以减少对进口设备或技术的依赖,降低采购成本,并且定制化符合本土需求的解决方案。
加强安全保障:依赖自主研发的国产技术可以降低对外部供应链依赖的风险,保障信息安全和技术安全,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领域。
促进产业升级与发展:国产替代可以激发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速整个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
提升国际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替代产品,如果具备足够的技术性能和竞争力,有望进军国际市场,提升中国智能制造企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
高增长密码之二
保持技术领先
保持技术领先对智能制造企业至关重要。保持技术领先是智能制造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适应市场变化并在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智能制造行业的复杂性、集成性和动态性,要求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对国内外新兴技术的发展保持持续关注,包括物联网(IoT)和传感器技术、大数据和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3D打印和增材制造技术、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区块链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以及边缘计算等。不断追求和采用最新的技术和创新,可以使智能制造企业实现更高效、更灵活和更具竞争力的生产方式。以下是企业在接受调研过程中反馈的具体情况:
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保持技术领先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从而减少人为错误,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更好地理解生产过程,及时识别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保持技术领先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通过技术升级,企业可以缩短生产周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灵活性和定制能力:保持技术领先能够使生产线更具灵活性,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技术领先的企业更能够迅速调整生产线,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波动。
突破创新瓶颈:不断引入新技术有助于企业保持创新活力,不断突破创新瓶颈,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保持市场竞争优势。
加强未来发展后劲:作为技术领先者,企业更有吸引力,可以吸引投资和高素质人才;积极跟进最新技术,可以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
高增长密码之三
专注细分领域
专注于细分领域可以为智能制造企业带来多方面的优势,从技术创新到市场竞争力,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高增长、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质,各个行业虽然推进智能制造的理念相通,但实现路径差异很大。从电子、机械装备、汽车、钢铁冶金和石油化工等细分行业来看,均具有比较强的行业特征。
智能制造行业的“行业性”特征,决定了企业必须专注细分领域,也就是集中精力和资源在特定、狭窄的市场细分上,这种专注性策略可以让企业在特定领域内发展出独特的专业知识、技术或经验,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专注细分领域还可能意味着更好地理解目标客户,并能够更好地满足其需求,解决该领域内的特定问题或提供特定类型的产品或服务。
关于专注细分领域的重要性,智能制造企业在接受调研过程中反馈了一些具体情况:
深化专业知识:细分领域的专注有助于企业深入了解特定领域的技术、工艺和最佳实践,提升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推动创新和技术升级:专注于细分领域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创新,加快技术升级,推动行业发展。
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对细分领域的深入了解和专注,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并增强企业竞争力。
客户满意度和定制化服务:在特定细分领域的专注,使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更加定制化、精准性的服务;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建立行业领先地位: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可以帮助企业在该领域建立起领先地位和专业声誉,成为行业内的权威和引领者。
降低风险:专注于细分领域意味着对该领域的了解更为深入,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预测和管理风险,并能够更迅速地应对技术、市场和环境的变化与挑战。
高增长密码之四
颠覆传统模式
鉴于现代科技的不断更迭和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这就要求智能制造企业必须不断颠覆传统模式,不断采用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颠覆传统模式指的是打破或改变过去长期存在、被广泛接受或实践的传统方法、观念或模式。对于智能制造企业来说,颠覆传统模式意味着进行模式创新,即在产品、服务、业务模式或组织结构方面的创新。它不是针对单一产品或技术的创新,而是关注如何重新设计或重新组织已有元素,以创造新的价值和影响力,它可能涉及改变产品的交付方式、重新构思服务提供的方式、重新定义业务模型或重新设计组织内部的工作流程和沟通方式。
模式创新不仅为单个企业带来明显的收益,也能带来更大范围和持续性的影响,甚至可以改变整个行业或市场的运作方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公司。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制造商,它通过颠覆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模式,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强大潜力,成为现代汽车制造业的引领者。
以下是企业在接受调研过程中反馈的具体情况:
效率提升与生产优化:颠覆传统模式通常引入新技术和新流程,可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更快速、更灵活的生产。
产品升级与定制化:颠覆传统模式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当前客户的最新需求,推动产品升级,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
供应链优化:颠覆传统模式可能会重新塑造供应链,使之更加高效、灵活,能够更好地协调各个环节,实现供需匹配,减少库存和延迟。
商业模式创新:模式创新不仅局限于生产流程,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变革。智能制造企业可以探索基于服务的模式创新,例如提供基于数据分析的增值服务、产品租赁或预防性维护等,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高增长密码之五
构建生态体系
构建生态体系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不仅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也为企业实现高增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重保障。
智能制造行业所具有的生态性和赋能性特征,决定了业内企业需要构建企业生态体系,也就是在企业内部以及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系统,这个体系涵盖了公司内部的各个部门、团队、流程以及与外部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等相关方的紧密合作关系。
这种生态体系的构建,通常意味着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协作与协调,使得各个部分可以共享资源、信息和技术,并通过合作实现更高的价值创造。在这个生态体系中,企业往往充当平台的角色,促进内外部各方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构建共同利益的合作关系。这种协同合作可以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推广、服务提供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下是企业在接受调研过程中反馈的具体情况:
稳定资源供应:构建生态体系,能够建立可靠的供应链和资源网络,确保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原材料、技术和人才,降低了因资源短缺或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
保持竞争优势:企业与生态体系中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合作公司共同发展,共享资源和知识,可以激发技术、流程、管理等各方面创新,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降低成本和分散风险:通过共享资源、技术和市场渠道,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运营费用,提高效率;在生态体系中,企业与多个伙伴和供应商合作,降低了依赖单一合作伙伴所带来的风险,因此更容易应对市场波动或伙伴关系变化带来的挑战。
扩大市场影响力:生态体系让企业获得更广泛的市场渗透和影响力。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和生态系统中其他企业的协助,企业能够更快速地进入新市场或扩大现有市场份额。
本文转载来自:广州市工商联,不代表产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产商网,电话:4008-338-308;邮箱:dichan001@qq.com
2024-06-25
独栋
2024-07-19
高层
2024-06-28
独栋
2024-07-08
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