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商网-产业地产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产业资讯 > 行业 > 低空司成立!什么是低空经济?为何备受关注?有哪些应用场景?

低空司成立!什么是低空经济?为何备受关注?有哪些应用场景?

来源: 人民论坛网        2025-01-13 10:42

核心提示:在顶层设计和技术保障的双重支撑下,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显示,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

  刚刚过去的2024年,“低空经济”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部分,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彰显了我国发展低空经济的决心。什么是低空经济?如何实现更好发展?

  图片

  什么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代表低空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性产业,即有人机产业与无人机产业。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以及综合服务四个方面,而低空飞行是低空经济的核心产业,牵引着整个低空经济产业。在低空空域范围内,以通用航空为主体的民事飞行活动及其他各类飞行活动能够带动上下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综合性经济形态”体现了低空经济涉及民用、警用、军用等多个领域、横跨一二三产业,孕育以“低空经济+”为基础的广泛应用蓝图。

  低空经济具有空间立体性、区域依赖性、产业融合性以及辐射带动性等特征。首先,低空经济是一种依托三维空间发展的经济形态,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性。低空制造、低空保障与综合服务主要在地面运作,为低空飞行提供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宣传等支撑与辅助,空地衔接较为紧密。其次,低空经济发展依托高度聚集的地区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区域依赖性。先进技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低空基础设施是各类低空飞行活动的关键载体,完备高效的政策法规体系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以组合形式为多领域提供高新技术支持,具有产业融合性与辐射带动性。在航空器与多种产业形态融合的基础上,低空经济涉及民用、警用、军用等多个领域,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是一片新蓝海。具体而言,我国通用航空不断发展,无人机产业保持全球领先,下游应用场景不断增加,警用航空等领域加快发展。在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的支持下,各地积极提高适航审批效率,持续放宽低空经济产业市场准入、完善监管制度、健全法律法规。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与关键技术的突破,低空经济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低空经济领域企业数量持续增加。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航企业689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通用机场451个,全年作业飞行135.7万小时。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作为低空经济市场主体,我国传统通用航空市场持续扩张,新通航领域发展迅速。从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航空器保有量、飞行小时数与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数量等相关指标来看,通航市场景气度再创新高。总体来看,我国传统通航市场发展可圈可点,“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建设成效显著,常态化航空医疗救护与航空应急救援等通航应用场景深入发展。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推进、低空空域资源进一步释放,以eVTOL、无人机、UAM等为代表的新通航赛道实现了破局发展。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有2000家左右,运营企业接近2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长32.2%,飞行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新通航在“低空+数字”“低空+应用”的结合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无人机产业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在技术的支持下不断拓展实际应用场景。我国在无人机应用技术、无人机导航与控制技术、无人机电动能源技术、无人机光学技术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无人驾驶技术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先进技术的赋能下,我国的无人机销售额在全球占比达到了70%以上,成为全球无人机市场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此外,我国无人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林植保、文教娱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领域,依靠低空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实现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比如,警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人机在追捕逃犯、巡逻监视、铲毒禁毒、反恐防暴、交通管理、大型活动安保及社会救援救助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未来低空经济产业将继续以通用航空为主体,以无人机产业为主导,在低空消费市场的拉动下向技术突破、产业融合、绿色环保等方向进一步发展。当然,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低空消费拉动作用有待提高,“卡脖子”技术问题仍然存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措施需进一步完善。

  低空经济有哪些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旅游”,满足新型旅游消费需求。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完善邮轮游艇旅游、低空旅游等发展政策”,“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旅游景区、城镇开展多种形式的低空旅游,强化安全监管,推动通用航空旅游示范工程和航空飞行营地建设”。“低空经济+旅游”能够提供多元化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覆盖客群最广的低空观光主要包括城市低空观光、景区低空游览以及空中主题活动等。娱乐飞行体验主要面向具有专业低空飞行知识的消费者客群,主要包括飞行器驾驶、空中娱乐及低空体育运动等。

  “低空经济+农业”,以精细化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准确把握无人机发展前沿态势,拓展低空经济产业链,在乡村全面振兴领域积极开展项目场景应用实践。我国“低空经济+农业”发展较早,其重要载体是植保无人机。植保无人机能够在W类空域(低于120米)范围内助力农业生产,在G类空域(高于120—300米)范围内支持林业管理。通过地面系统的实时监控与指挥,植保无人机能够完成播种、施肥、灭虫、植被保护、火情监控及促雨扑火等一系列农业生产工作。

  “低空经济+物流”,智慧物流服务数字化生活。“低空经济+物流”是目前低空经济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场景。相比传统物流配送方式,无人机配送能够大幅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与安全隐患。近年来,顺丰、阿里、京东等企业纷纷依据自身业务特点抢先布局低空物流。截至2023年底,顺丰旗下丰翼科技全国累计飞行400余万公里,货物运输量超1500吨,累计运输货物近300万件,全国运输突破80万架次。可以说,低空经济中的无人机产业既是城市数字化配送的“加速器”,也是传统物流升维的“新武器”。

  “低空经济+城市管理”,开发全新城市管理模式。“低空经济+城市管理”模式有助于扩大城市管理边界,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安保效果。在城市低空调度中心指挥下,无人飞行器能够与区块链技术、AI技术、GPS技术相结合,实现化工厂、电力电网、高速公路等场景的运营监测、流量管理等工作。此外,该模式是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在低空经济的助力下,城市各区域间要素调度效率将不断提升,空间交流成本将持续下降。

  “低空经济+交通”,搭建先进低空交通网络。利用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点对点”运送人员及货物的先进空中交通,是搭建城市或城际低空交通网络的关键形态。此外,空中交通走廊的搭建能够实现核心城市与县域乡村的连接,为区域融合发展提供现实桥梁。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低空经济能够赋能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等多种业态。从绿色发展角度来看,空中交通将是解决空气污染等问题的重要方案。

  “低空经济+国防”,无人作战保障国家安全。以我国军用无人机“战斧H16”为例,其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搭载多达20余种任务模块,包括激光制导炸弹、高空发射枪、空中网枪、36倍变焦侦察摄像机、干粉灭火弹等。我国军用无人机载重量不断增加,续航时间不断延长,适应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在高原等各种复杂地形持续作战。

  “低空经济+基建”,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飞速发展的低空经济将与数字经济深入结合,数字经济将为低空智联网发展提供基础。低空智联网是在低空空域运用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构建的智能化数字网络体系,也是低空飞行器畅通运营的条件。在低空经济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前沿技术将赋能天地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无人机自组网技术研发。随着数字化低空基础设施的完善,无人机产业将加速突破技术瓶颈,面向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发展。

  图片

  来源:摄图网

  低空经济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

  随着供给侧飞行器与各种产业形态加快融合,“低空经济+”将可能成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基本内容。具体来说,低空经济带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实际收入;低空经济产业链条的延展为低空消费注入新动力,拓展消费空间,助力消费转型升级;低空科技将大幅降低区域间交流融合成本,促进人民日常通勤效率提升、生活空间范围扩大。此外,随着低空产品的规模化应用,生活场景数字化程度将不断加深,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也将不断增强。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在顶层设计和技术保障的双重支撑下,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随着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与低空综合服务产业同举并发,低空物流、低空游览、短途运输、私人飞行等组合业态将持续发展,低空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向大众倾斜,在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会促进农民市民化。同时,在低空经济产业链条带动下,传统产业产品附加值将得到提高,人民收入持续增加。

  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低空经济发展将改变传统产业支持的消费市场、消费环境与消费方式,推动消费者群体拓展,进而带动消费水平升级与消费结构转型。低空经济赋能下的新产品能够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在数字技术支持下,低空经济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有利于实现消费内容的多元化、个性化与特色化,在增加人们消费选择的同时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此外,低空经济还有助于人们形成绿色消费理念,使其更加倾向健康、环保、可持续的消费方式。

  改善人民出行体验。随着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续推进,我国各地“向天发展”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城市空中交通(UAM)、先进空中交通(AAM)、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应用场景陆续拓展。摩根士丹利的数据预测,到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产业将达到1.5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万亿元)的规模。在城市智慧交通网络的支持下,时空转换成本大幅下降,区域人口、资源、信息交流效率不断提高,极大节约工作通勤及日常出行时间。低空航线支持“点对点”运输,在定位系统支持下能够覆盖地面交通路线难以辐射到的区域。城际空中交通网络的构建与空中交通网络管理的发展将有望惠及人民远距离出行,机路协同将进一步丰富人们的交通方式,改善人民出行体验。

  构建数字生活场景。低空经济发展伴随着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低空经济产业产品应用对网络零售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具有促进作用,也能够提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实际效能。此外,低空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数字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加快普及,如远程医疗、线上教育、实时政务办理与文件派送等。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能够促进巡查巡检、消防灭火、环境保护、城市治安等社会公共服务业发展,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会随之提升。“低空经济+消防”“低空经济+巡检”等综合业态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低空消费不及预期。总体而言,我国低空消费拉动作用仍有待提高。从需求侧角度看,收入水平、消费习惯、专业技能等因素限制普通消费者对低空经济消费的欲望与需求,低空产品落地大众消费市场仍存在一定困难。从供给侧角度看,我国通航企业尚未形成成熟商业模式与稳定盈利能力,市场需求开发较为不足。此外,低空消费市场仍缺乏合理规范与有效监管,商业运营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待完善。以低空旅游为例,其发展时间较长、商业化项目众多,但存在高消费、高风险等问题,亟需进行提质降价。

  空域资源利用仍存在不足。低空经济发展要求低空空域资源顺利转化为可配置的经济资源。低空空域资源转化要求实现空域资源可计算、加速空域管理改革,以及提供充足的低空空域服务。当前,我国空域确权与可计算空域仍需不断完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进展缓慢。《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我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服务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低空空域有效开发利用的需要,难以为通航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亟需加快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

  产业领域仍需不断拓展。多产业领域拓展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当前,低空经济产业融合程度较为不足,已进入领域的相关活动层次较浅,延伸产业链较短。具体来说,低空经济在新产业领域的深入拓展将面临企业技术创新、业务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挑战,实现全局层面的有效协同较为困难。在传统产业领域,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资产积累仍较为不足,企业无法承担高端化转型面临的成本,也较难获得个性化的第三方服务来支持完成战略设计、数据运营等自身无法完成的关键任务。

  政策制度仍需不断完善。纵向来看,当前低空经济产业顶层设计仍存在提升空间,空域高效使用及规划设计协调机制尚未完善,政策落实以及长效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对于地方来说,推广借鉴现有低空经济试点城市经验则需因地制宜,考虑区域性特点。此外,适航审批效率不高、周期过长等也是低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

  技术创新支持仍存在不足。“卡脖子”难题仍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痛点,产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低空产品核心零部件仍主要依赖进口,主控芯片、精密元器件等相关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能力较弱。此外,无人机自身安全、续航、避障、降噪等能力短板也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地面系统及技术人员对低空飞行产品的控制程度有待加强,故障诊断能力、修复能力也亟待提高。对于建设低空网络来说,现有地面服务运作方式亟待进一步优化,低空飞行器与地面工作站的单点通信方式无法充分满足空中作业的灵活自主需要。

  开放合作程度仍需提高。开放合作是低空经济市场拓展的重要途径,能够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我国各地支持低空经济产业高水平对外合作的规则与标准需进一步完善。从“引进来”角度来看,我国低空经济引进优质项目的数量较为有限,低空市场比较窄小导致吸引力不强。从“走出去”角度来看,低空经济产业中存在涉及国防安全的部分。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如何平衡世界低空市场与国家安全和利益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存在安全风险隐患。具体场景应用要求低空飞行器具有智能识障、避障能力,而当前低空产品相关设计亟待改进,对于传感器安全、通信链路安全、软件安全、自组网络安全等细节问题处理能力亟待提高。若飞前检查不到位或无人机驾驶员操作不当,飞行器极易出现空中故障,如发生坠落等,造成意外伤害及财产损失。无人机“黑飞”问题也可能会干扰其他飞行器飞行,导致空中碰撞等危险情况发生。甚至,无人机也可能被用于情报窃取与隐私侵犯。因此,我国无人机安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如何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扩大低空消费市场。总需求增加是扩大低空消费的必要准备,如果居民有充足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低空经济便能在市场的支持下实现自循环发展。因此,应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者素质,破除需求侧限制低空消费的因素,促进低空经济走向大众消费市场。此外,应引导企业坚持创新突破,重视管理制度创新、营销模式转换,加快形成成熟商业模式,提升稳定盈利能力,实现供给侧可持续发展。对于低空消费市场规范与监管问题,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低空消费市场运营有法可依。低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应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的低空新基建。在低空消费拓展过程中,还应关注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减少低空消费可能存在的风险。

  促进空域资源高效利用。作为航空器的运行环境,空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应加快空域管理改革,及时总结推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经验,加快制定并推动实施空域分类标准,在推动空域商业化的同时保障运营安全与国防安全。应不断完善低空空域运营服务体系,优化飞行服务,持续提升地面控制系统实时获取低空空域情报及天气条件的实际能力。应加快制定高效合理规范的通航空域飞行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于应急消防、医疗救护等紧急事件应特殊处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此外,应加快完善空域资源配置相关法律法规,始终确保空域使用管理在法律范围内。

  拓展低空产品应用领域。低空经济发展应始终以多产业领域拓展与多元化场景应用为方向,加快培育以“低空经济+”为基础的下游市场。通过不断强化低空产品在旅游娱乐、物流运输、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产业融合应用,推动低空经济更好发展。企业应提高应用型技术的研发生产能力,加强产品实际应用业务能力建设,培养具有商业发展意识与低空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全局层面实现技术转化的有效协同。政府应积极提供低空经济产业与传统产业主体的合作平台,以便更好地拓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作用。

  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引导。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有利于低空经济产业健康运行、快速发展。应对低空经济发展作出分阶段的、长期的战略规划,对低空经济发展的目标、原则、任务作出明确设计,在操作方式、实际举措、工作细分、责任确认等方面加强指导。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地构建区域特色低空经济政策体系,明确建立财政、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等实际政策优惠。为促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可以加强与低空经济研究中心的合作,不断健全低空经济发展的专门统计指标,以实现对低空经济发展状况的准确掌握与分析,为政府出台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应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利用现有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推动低空经济产业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应合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问题,确保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具有航空器整机及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应让原始创新动能带动集成创新,不断巩固提升优势。为促进低空飞行产品持续运营,企业与科研机构应加紧攻关无人机现存能力短板,增强地面系统对无人机的实时监测能力与控制能力,完善无人机的故障处理程序,提升其与城乡应用场景的融合度。现有地面服务系统也应进一步优化,提高数据传输速率、操作人员控制能力以及低空飞行器的作业灵活程度。此外,应引导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电能在飞行器能源领域应用,实施通用机场节能降碳改造,注重低空绿色标准研制与施行,提升低空领域绿色发展质量与水平。

  推动各方主体开放合作。低空经济企业应广泛进行战略合作,加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政府应发挥联络引导作用,通过会议等形式推动建设技术交流平台、成果发布平台、创新合作平台、产业聚集平台和投融资对接平台等,以长效合作机制助力低空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除投融资、研发创新等合作形式,低空经济企业还应基于“低空经济+”的应用发展方向,与多领域产业企业进行务实合作。此外,还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借助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发展低空经济。比如,进一步构建国际化低空经济管理制度,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提高“引进来”成效。

  严守低空应用安全底线。面对复杂的安全管控形势,政府应加快完善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建构低空飞行器实时监控系统,大幅降低低空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低空产品设计方面,企业与科研院所应加紧改进飞行器组件与系统,加快研发成熟的飞行前检查体系与标准化的飞行操作方式,避免出现空中故障。对于无人机“黑飞”问题,管控区域可以通过配置“电子围栏”等技术系统来锁死闯入机场净空区的无人机,政府可以通过“云管控”管理系统来监控无人机飞行数据。我国无人机安全研究也需不断推进,应持续细化到传感器安全、通信链路安全等局部安全。政府应完善申报飞行与申请空域的行政系统,为企业、组织、个人等不同层面的无人机使用者提供审批通道,并持续推动试点成功的临时性、指导性规定正式化、规范化,明确适航标准、处罚标准等。对于无人机侵犯隐私、窃取信息等问题,应积极建立无人机个人隐私保护机制与空管系统的行政监管路径,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运用先进技术屏蔽恶意信息。

  • 3

    赞一个

  • 4

    踩一下

文章关键词: 低空经济

本文转载来自:人民论坛网,不代表产商网观点,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产商网,电话:4008-338-308;邮箱:dichan001@qq.com

推荐项目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