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全市服务型经济表现活跃,部分需求领域持续改善,产业转型有序推进,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平稳态势。
总的来看,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广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市场信心逐步增强,部分领域有所好转。
——广州市统计局
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达10222.32亿元,同比增长0.3%。
1—11月,全市客运量(3.07亿人次)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10%,其中,航空、铁路客运量分别增长16.7%和12.1%。
今年1—11个月,全市完成商品进出口总值超万亿元,为10074.9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10月提升1.0个百分点。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 通讯员穗统宣
昨日,广州市统计局公布今年1—11月广州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商品进出口总值双双突破万亿元,其中出口增速连续7个月提升,客运量突破3亿人次。
广州市统计局分析称,今年以来,广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抓牢政策机遇,抓好政策落实,持续释放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效应,扎实推进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11月,全市服务型经济表现活跃,部分需求领域持续改善,产业转型有序推进,经济运行总体延续平稳态势。
政策带动: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连续三个月增速提升
羊肉煲、牛肉火锅、汤圆、水饺……12月21日周六恰逢冬至,广州街头各大食肆餐饮排起长龙,不少热门餐厅“一位难求”。
餐饮业的火爆折射出广州消费市场平稳回暖。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达10222.32亿元,同比增长0.3%。特别是反映城市流量热度和烟火气息的住宿餐饮业有所改善,11月当月实现零售额增长4.3%,1—11月累计增速提升至1.7%。
受以旧换新政策带动,家电消费持续释放潜力,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连续三个月增速提升,1—11月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4.2%,增速比1—10月提升4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同比大幅增长33.9%。
城市的活力,还体现在客货双旺。1—11月,全市客运量(3.07亿人次)突破3亿人次,同比增长10%,其中,航空、铁路客运量分别增长16.7%和12.1%。机场旅客吞吐量6966.74万人次,同比增长21.2%。完成货运8.54亿吨,同比增长2.7%,增速比1—10月提升0.9个百分点,其中,航空货运量增长16.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4.4%。
12月20日,广州港南沙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跻身国内单一港区年集装箱吞吐量“2000万+”前三。南沙港创造历史的同时,前11个月广州外贸进出口总规模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全年预计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
今年1—11月,全市完成商品进出口总值超万亿元,为10074.9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1—10月提升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速连续7个月提升,1—11月实现出口总值6245.7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比1—10月提升1.6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0.2%。
承压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高增,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一路快跑
聚焦工业,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汽车制造业仍处深度调整期。
在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过程中,新兴动能加快培育发展,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产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7%、14.8%;服务机器人、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液晶显示屏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加快产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3%、24.7%、73.8%、2.2倍。
受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家电制造业动力释放,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7%,家用电冰箱、家用冷柜、家用电热烘烤器具、家用房间空气清洁装置、家用吸尘器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0.3%、23.8%、24.6%、24.2%和36.3%。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有效投资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的投资一路快跑。数据显示,1—11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6%。工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5.2%、10.1%。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6%,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3%、86.2%。
“今年以来,广州努力克服新旧动能转换期的阵痛,并审时度势,从制造与投资两方面着手发力,向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表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低空经济为例,未来随着产业发展,广州提前布局与之相关的飞行器、传感器等先进制造将乘势而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1—10月(错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6374.14亿元,同比增长6.8%。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增长6.9%,增速比1—9月提升0.3个百分点。
随着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广州创新链和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1—10月(错月)研究和试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技术推广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同比分别增长4.7%、6.6%、17.7%、33.5%。
“我们看到,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得益于‘两新’(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有力引导。企业更新设备,实施数字化转型,信息服务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对相关服务业是利好。”林江表示。